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机场跑道吗?当成都的天空被新型战机的轰鸣声撕裂时,沈阳的航空基地却安静得像被按下了静音键。这不对劲,太不对劲了!南边成飞的六代机三天两头秀机动,北边沈飞的新家伙却连影子都摸不着——难道咱们的"东北虎"真被"西南鹰"比下去了?别急着下结论,这事儿的水可比你想象的深得多。
去年珠海航展上惊鸿一瞥的歼-35A,至今仍是军迷手机里舍不得删的珍藏视频。可奇怪的是,除了那短短几十秒的飞行画面,再没任何官方影像流出。这保密程度,连当年歼-20研发时期都得甘拜下风。有个在沈飞附近开餐馆的老哥跟我唠嗑,说半夜常听见"像台风过境"的怪声,可天亮后天上连片云彩都没有。你说邪门不邪门?
翻翻航空史就知道,这种"南动北静"的场面绝非偶然。当年美国研发F-22和F-35时,洛克希德·马丁的工厂天天被记者围堵,波音的生产线却藏在沙漠深处连卫星都拍不着。结果呢?F-35最终拿下全球最大军售订单。沈飞这手"隐身战术",搞不好藏着更狠的杀招。
从网上流传的CG图来看,沈飞新战机的造型活像只蓄势待发的雨燕。那对兰姆达机翼的锯齿后缘,简直是把F-22的隐身技术和B-2的飞翼布局揉碎了重组。更绝的是机腹那条神秘沟槽,有人说是为高超音速导弹设计的"隐形弹舱",也有人猜是给无人机母舰准备的对接通道——毕竟去年《兵工科技》就爆料过沈飞在测试"战机蜂群"技术。
说到动力系统,两台涡扇-10C发动机确实比不上成飞六代机的澎湃动力。但别忘了2018年南海撞机事件后,咱们航空发动机的进步速度堪比火箭升空。现在涡扇-15的推力已经突破18吨,要是给沈飞新机换上这心脏,别说第一岛链,飞到关岛喝咖啡都绰绰有余。有个退役飞行员私下跟我说,他们模拟器里早就在练"跨洲际隐身突防",用的机型参数跟现有装备都对不上号……
最耐人寻味的是沈飞这"大家伙"的体型。比歼-20还大一圈的机身,却采用中型机定位。这让我想起苏联解体前没曝光的米格-701,看着是战斗机,实则是能带核弹的"空中刺客"。现在福建舰电磁弹射测试视频里,甲板上的黑影轮廓怎么看都不像歼-35。你说会不会哪天早间新闻突然插播条消息:我国首型舰载六代机成功着舰?
成飞和沈飞这出"双簧戏"唱到现在,明眼人都看出来了——这根本不是谁取代谁的问题。南边的"利剑"专精超视距猎杀,北边的"幽灵"擅长贴身缠斗。就像当年歼-20和苏-35的搭配,一个负责踹门,一个负责清场。现在两大战神同时进化,怕是要把西太平洋变成咱们的演兵场。
看着吧,等哪天沈飞突然放出试飞视频,绝对比成都的版本更震撼。毕竟玩过《红色警戒》的都懂,真正的杀手锏从来都是最后亮相。只是我总忍不住琢磨:当美国空军还在为F-35的软件升级头疼时,我们的六代机研发到底走到了哪一步?下次再听见夜空中传来不明轰鸣,你会不会也下意识抬头寻找那道看不见的魅影?
